车到山前必有路
转自:文章阅读网 作者:王龙生1984年12月1日,“爸,下雪了,好大的雪呀!”王谦推开房门,冲着我兴奋得叫喊起来。我穿好衣服,推门一看,果然下雪了。洁白的雪花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整个院子变成了玉雕银妆。房屋披上洁净的素装,地面铺上厚厚的雪被,院中那棵苹果树的枝头被积雪压得下垂,围墙顶戴上了白毡帽。我戴上手套,拿起大扫帚、推雪板,在屋前过道上开始扫雪。刚扫干净砖地上,一会儿又铺上了一条白毡子,我的帽子上、衣服上也沾满了雪花。晚上,在我家举行简朴而又热闹的欢送宴会,欢送将要调到宁波工作的上海老乡、老友薛春林。
12月2日,雪后天晴,气温骤降,大街小巷,冰封雪冻,一道道车辙,高低不平,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一不小心就滑倒。我和莲香挤上公交车,到彭财珍家去。莲香说,吴其昌上学去了,彭财珍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忙家务,还要带三个女孩,真够辛苦的。我们去看看她,帮她扫扫煤房顶上的积雪。如有脏床单、脏被套,拿到我们家里,用洗衣机洗。来到彭财珍家,她正在忙家务,三个女孩在看电视。闲聊一会后,我爬上煤房顶扫雪。
12月20日下午,趁马建勋打长途电话汇报记者站建房事项,我接过话筒,又一次询问关于佟林清的调动问题。因为电台领导曾明确表态,只要把佟林清调到记者站,我和莲香就可以一起调回电台。好不容易伊犁日报社和州党委组织部同意放佟林清了,却万万没想到,邵强在电话中一口回断:“佟林清不调了,把材料退给本人。”说完,就立即挂断了电话。看来,调回电台是没有多少希望了!为什么领导的态度一下变了呢?我想起第二次请调报告中曾这样写道:“有人说,如今党风不正,社会上流行请客送礼。如果不请客,不送礼,什么事都办不成。我说,我宁可不调回电台,也不干这种不体面的事!”也许这几句话得罪了领导,惹了祸。如果真是这样,我更想不通了。调到记者站工作八年来,我勤奋工作,长年累月下乡出差,采访写稿,年年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这和爱人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如今,爱人身患类风湿关节炎,日趋严重,时常复发,疼痛难忍,需要照顾。这就必然影响我出差采访,很难完成任务。鉴于这种情况,我已不适合在记者站工作。只有调回电台编辑部当编辑,既能照顾爱人身体,又不影响工作。没想到工作调动竟如此难办!真让人寒心!看到我唉声叹气,莲香劝我:“别难过,想开些。乌鲁木齐晚报不是要调你吗?能调到晚报也行。如果电台不放,就在记者站工作,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发愁,我还没有瘫痪呢,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一家人互相照顾,和睦相处,好好过日子,没有啥大不了的亊!”
12月30日,昨晚从新华分社招待所搬到博格达宾馆住宿,四人一间,每人每晚住宿费四元五角。这里比较安静,有利于学习和休息。今天上午,去乌鲁木齐晚报副总编黄秉荣家。谈起工作调动一亊,老黄说,只要电台同意放,报社肯定要。下午,到电台找新闻部主任邵强询问调动问题。他说,我的调动问题不大,关键是我爱人的工作不好安排。他让我找李康宁、马志坚,能否在其他部门安排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