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and序曲 发表于 2017-3-23 15:30:24

三月春来读书时

转自:文章阅读网 作者:金松
  雪舞的季节慢慢褪去,在寒冷中冬眠的所有,已是飘然心动,在那里伸着懒腰,抖动着身子,向天空伸展了起来。晚夜的南风吹打着窗棂,春的脚步急促地向我们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城市的喧闹,与之乡村的处处闻啼鸟,却有着过之而无不及的,无论是这样的时节,仍让人有一种春眠不觉晓的感觉。

  清晨时分,春光早已是射入床前,我也是那样的懒洋洋,缓缓睁开双眼,来到窗前,拉开两层的窗帘,让暖暖的阳光照射进来。我站在窗前,打起精神,突然有一种心在冲动的感觉。望着窗外,春暖了,花开了,草木复苏,阳光明媚,一派春的生机盎然,终于明白,春天真的来了。

  三月人间有,草木尽欢笑,四季春为先,时光惜似金。与文字结缘,与书籍为伴,这些日子,仿佛嗅到了春的味道,一个个像是大地的百草一样,露出了身子,难平心中的春动之心,舒展着身子,写上几行字,说上几句话,描上几笔春的美景。

  这是一个周末,清早起来,想着去户外沐浴春的阳光,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推窗门,触摸到的是流趟着汗水的窗户,春眠的时分,我竟然不知这个周末是一个阴雨天,窗外却是绵绵的春雨,老远就看见小区的树枝上挂满了水珠子,虽是没有太大的雨滴下来,却也是春意的潮湿,只是感觉不到先前的那种寒冷。远处村子里,明显地被一层厚厚的浓雾笼罩着,一个早上也没散去,这真是南方的春天季节。

  我静立了片刻,打开电脑,点开昨夜没写完的一篇短文,思绪很快被打开,一直想着在这阳春的三月,收住自己的春心,安静地坐在这窗前,用一些脑筋,细细思量。窗外的那些随春风摇摆着的树木,晃来晃去的样子,实是有些招摇;那些铺满大地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向路人总是招呼着,引得大家总是不经意地踩上了飘落满地的迎春花瓣;还有那些刚刚钻出大地,黄绒绒的嫩芽,羞答答的样子,让人也得小心,怕是伤着了它。春日里,那怕是石缝里钻出来的一丝丝小草,也是充满着无限的生机,这也真是应验了那句“春风吹又生”的老话。

  春,一个动与静的结合,一年的收获在于春的播种,选好一些良种,精心地去养育,免得后悔着秋日的无获。人的一生是那样的短暂,一年只是四季,昨日的冬雪飘落于大地,却成为今日滋润大地养分,成为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想着这些,春也会很快离去,让我不由得叹息着自己日复一日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而在浪费青春。好在现在有了江山,有了流云,总是让自己静静地坐在窗前,想着做一些功课,想着做一些学问,想着那些暖心的文友。

  每当自己的拙劣文字引得文友的注意,算是有些结果,这春日光阴也是万万不可浪费的,虚度自己,那是对不起粮食。文字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也是留给后人最持久的财富,我望着个人书房里的那些名家用心血写就的精彩文章,显得自己的多么渺小和无知。

  我起身随手从书架上取下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沉思录》,这是一本我已经读了好几次的小册子,里面也写满了每一次读这本书的不同感悟,思考,思索,思想,每一次的阅读总是给我以强烈的醒悟。人生,究竟什么是人生?人生是什么?当今物欲横流的世事,写文字,做学问,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每一个人应该大胆地学一点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卢梭写作《忏悔录》时已经54岁,前后用了4年时间方告完成。用四年时间写就《忏悔录》,忏悔自己的一生,其内心的纠结和勇气,那是前无古人的。古人尚可做到,现代人怎能不脸红。一个人活着容易,难的是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难的是解析个人的德行,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去认真而正直地思考自己。《忏悔录》、《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阳春三月的日子里,坐在窗前,像是一个读书郎,而内心深处的那些不洁污秽之物,却难是一朝一夕而去除的。读书做文章,没有洁净的心灵,恐是难以让人们认可的。古往今来,纵是有多少文采极好之人,缺少那种人生的光亮,无论是多么精彩极致的文章也是没能留给后人,终成天下之笑谈。

  自懂事起,就与书本子结缘,读了书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由此就留下一些文字。书不可不读,读什么书,那是大有讲究的。时至今日,一天不读,总好像有什么事没做的,心便发慌,睡也不安,食也无味。读书,理应读好书。好书需要静心,细细体会读书之味道。读书更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悟出书中之道理。毛泽东读《水浒》悟出了宋江的投降主义,而有些人只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毛泽东读《红楼梦》悟出了封建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官场关系,而有些人悟出的却是《红楼梦》的男欢女爱;毛泽东读《李自成》悟出的是得人心即得天下,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的千古道理。看来,要成为一个好的读书郎,坐在窗前,捧着书本,如儿时背唐诗、老婆婆念经似的,虽是烂熟,却悟不出一点道理来,那样子有些像,也是没多少意思的。靠记性“填鸭子”似的读死书,只不过是把脑袋当作一只书橱罢了,只累人而无益。做学问之人就是将自己悟出的道理传授给他人,读书写文章之目的,于人于社会有益。

  有些年纪的读书人,不会忘记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文章,也是毛泽东著作的经典之一,现在看来,三篇文章也算是短文,却不知让多少天下人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做事、做官,所有的一切,字里行间,最明白清楚不过了。像这样的好书,犹是春天的阳光,让身子暖暖的,让心田滋润的,给人向上的精神。

  电脑已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但确实养成了许多懒汉子,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写字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果有人走进某图书馆,捧着一本书,拿着一支笔,边看书,边摘抄一些名人名言名句什么的,那是很希奇的事情了。在春心四放的季节里,能静心坐在自家窗前,写点什么,也是有益的事,写成以后,一日也算是充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着,一生也就没虚度。

  南方的春天,脸总是多变的。午后的窗外,树枝上的水珠子慢慢收去,远处村子里已是清新了许多,只能见得几丝烟圈似的雾气散落在屋顶上,明媚的春光,透过流动得很快的云层,直射到了大地,在小区灌木林里,阳光像一束束极光,在缓缓上升的水蒸气映辉下,让我想到了“飞流直泻三千尺”,行走在林荫道上,明显可以闻到清纯花香的味道,对于一个读书做文章的人来说,尽情地去描绘眼前的一棵大树,一朵春花,一彻小草,以至于一滴晃动在树叶边缘的水珠子,那都是会有太多的诗意,太多的美感。

  “人间的季节永远不断在转变,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才女林微因一直坚守,人生的季节永远不断地变换,只有心中春色不改。草木的枯荣,秋月的圆缺,人生的聚散,只是一些淡淡的回忆,人间三月天,读书真当时,唯有凝结在文字里一笔一画,才是丰富人生最佳的精气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月春来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