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时光机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日记] 荷花,在秋水潭旁的畅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1-15 14:00
  • 签到天数: 128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23:4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文章阅读网 作者:阿榧榧香
      黄山湖的秋水潭遍植荷花,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毕竟离得近,随时随地可以骑辆自行车乘路公交车去散个步赏个花,所以每年的荷花季,还是不容错过的。

      而今荷花开得并不算好,但是我的期望也从来不高。沿着河的木栈道,偶尔与几朵荷花来个近距离的接触,就能消暑减乏,心满意足。坐在圣堤的长椅上,湖风习习,可以尽情俯瞰整片秋水潭,四周荷叶田田,红粉艳红霜白点缀在一片碧波之中。风吹过潭,淡淡的荷香萦绕在鼻尖,沁人心脾。

      若是看得倦了,审美疲劳了,还可以转个方向,黄山湖水上舞台附近也栽培着一片荷花,如今盛开的多是白荷。

      对于国人来说,荷花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花朵了,但恐怕很少人会知道,荷花是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名花之一。

      在距今一亿三千多万年前,地球大部分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恶劣的气候,频发的灾害,大自然的考验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留下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继续在地球上生存,荷花就是经受住考验的植物之一。

      几千年以前,原始人类就发现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可以食用。当时的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定居在河岸湖畔或者沼泽地带,这些地方就是野生荷花的主要分布区域。于是,人与荷花的关系,便日渐亲密起来。

      《周书》曾有记载:“鱼成龙,薮泽竭;薮泽竭,则采莲掘藕。”古代说到莲花,指的往往就是荷花,比如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其实就是赞美的荷花。“采莲掘藕”,说明周代的先民,已经知道莲藕可以食用。

      及至春秋时代,人们对荷的认识更加细致完整,在《尔雅》中就有记栽,当时的人们把荷的各个部分都起了专门的名字,连荷花中心与荷梗相连接的部分, 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荷蒂”。可见,荷花大约是被最早研究的植物之一了。

      把荷花作为观赏植物而引至池塘里栽培,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73年。范蠡把千娇百媚的顶级美女西施献给战胜国的吴王,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吴王夫差自然是把西施放到心尖尖上的。他为西施修筑了玩花池,赏的玩的,便是荷花。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咏荷的诗篇,例如《国风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莲”、“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所以谓“荷、莲、菡萏”指的都是荷花,之所以出现三个名字,大约是为了诗歌的形式,每句略有差异,读起来才会稍有变化,其实每一句说的都是蒲草与荷花。虽然诗歌最终的落点是“有美一人”,其实此诗是主人公思恋心上人的情歌。但主人公看到蒲与荷,联想到自己的心上人,至少是认可蒲与荷之美的。

      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也喜爱荷花,在他的笔下,荷就是高华的君子。他在《离骚》里“集芙蓉为裳”,以荷为衣;在《楚辞九歌》里“乘水车兮荷盖”,出行的工具也有荷;而《湘夫人》更是“筑室兮水中,茸之以荷盖”,干脆把家筑在水中,以荷叶为盖了。

      到了魏晋以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原,荷花就渗入了佛教的意蕴。相传婆罗门教的大梵天是坐在莲花(即荷花)上出生的,虽然现实世界是一片污泥,但佛教可以使人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静无碍的境界,这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十分相似,于是荷花就被捧上了神坛。

      及至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更把荷花奉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高的评价,无怪乎此后人们对于荷花益加喜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