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有些歌再听会流泪,有些事再想会悲伤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主页
每日签到
每日签到
搜索
搜索
热搜:
心情
钢琴
纯音乐
本版
帖子
用户
记忆时光机论坛
»
论坛
›
娱乐中心
›
情感天地
›
京腔京韵自多情
返回列表
查看:
362
|
回复:
0
[心情日记]
京腔京韵自多情
[复制链接]
亡灵and序曲
亡灵and序曲
当前离线
威望
注册时间
2015-1-27
金币
最后登录
1970-1-1
贡献
在线时间
小时
帖子
阅读权限
200
主题
听众
性别
保密
收听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1-15 14:00
签到天数: 128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47:21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转自:文章阅读网 作者:五月榴花
京腔京韵自多情
---《芝麻胡同》聊“京味儿”
提起原汁原味的“京味儿”剧,最令人难望的莫过于曾令中国万人空巷的《渴望》,还有《四世同堂》片头曲那韵味十足的京韵大鼓。眼下,电视剧《芝麻胡同》正在热播,最多的好评,就是这部剧中浓厚纯正的“京味儿”:四合院的场景、京腔京味的对白、北京地道的吃食,以及人情礼往的规矩。毫无疑问,这些特点在《芝麻胡同》里都有,而且极为地道,这部戏在老百姓心中火了……
听剧名就带劲儿
《芝麻胡同》这样一个朴素的名字,要比那些大气磅礴的名字更吸引我,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以小见大。胡同里满是老北京的味道,一滴水可见波澜壮阔,一粒芝麻也有生灭荣枯。北京文化、北京人、北京家庭、情感、义气、酱菜铺子、老北京胡同,还有腌渍的人生、岁月的滋味,听着就是“京味儿”十足、人情味儿十足,都是老百姓自个儿的事,据说酱菜技术细节都是来自“六必居”。该剧围绕酱菜铺和芝麻胡同,刻画了一群普通人的人生命运和悲欢离合,写出了老百姓过日子的道理和逻辑,写出了小人物身上的朴实和善良,写出了有情有义、有里有面、有滋有味的日子,一幅充满老北京气息的生活画卷跃然镜头。
《芝麻胡同》以民国三十六年的北京城为基,将镜头聚焦在处于北京城酱菜手艺顶端的“沁芳居”之中,“沁芳居”坐落于芝麻胡同,乃是严家祖传的百年制酱工坊。《芝麻胡同》的故事,也正是围绕着这一坛坛烧得醇香思议的酱料展开。“天桥上的耍把式,驮着乌金墨玉的骆驼,满街跑的黄包车,还有那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您瞧,这不俨然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四九城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在剧中充分展示;抖空竹、顶缸、吞宝剑、拉洋片、双簧等难得一见的老北京传统技艺在剧中现出真容;传统制酱工艺把电视剧拍成了《舌尖上的中国》,让我疯狂想吃酱菜。
“京味儿”始于开篇,全剧开场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街头巷尾穿插的各种老北京元素,镜头从明城墙外俯拍下来,“严振声”坐着黄包车由远及近。画面上,镜头跟随黄包车一路掠过骆驼车队、卤煮火烧、街头杂耍、小吃摊贩,一片片的灰色瓦房顶,一进又一进的四合院,蓝天上飞翔的鸽群,透出烟火味十足的生活气息,穿越时间的间隙,带回记忆里的旧时光,让我不禁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老舍的《骆驼祥子》,还原着老北京的风情。
看表演接地气儿
剧情好看,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演员阵容就让人觉得心底踏实,多位演员的表演堪称“大腕儿”。主演何冰老师就是北京人,记得曾在人艺看过他的话剧,剧名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他提着鸟笼在台上走来走去,“京片子”一溜一溜,活脱脱一副遗老遗少的模样,他在《白鹿原》、《大宋提刑官》等多部电视剧的出色表演一直都让人津津乐道。《芝麻胡同》的“严振声”被诠释出另一种北京人的感觉,他在剧中的身份是酱菜铺老板,剧中的何冰穿着绸缎,眉宇间有一些郁结,显然是在忧虑着什么,也许是生活,也许是生意。不得不说,老演员浑身是戏。你看他一眼,就会被他带进故事里。
这次,他的搭档居然是久未露面的刘蓓,浑然天成的那股劲儿,太让人舒服了。对刘蓓印象最深的是在《甲方乙方》里她和葛优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句话一直在脑海里余音袅袅。她身上北京大妞儿那股气势和明艳大方的姿态,颇为符合林翠卿直爽不屈的性格和前清翰林的独女这种千金大小姐的身份,刘蓓的京腔字正腔圆,北京话说得极地道,幽默搞笑之余又带着皇城根的气派和傲气,也是我相当喜欢看的部分。
串台词够“京味儿”
除了布景和剧情,京腔京调也是必不可少,剧里的台词有趣接地气,在何冰、刘蓓等老北京人的演绎之下更是韵味十足。这种“京味儿”体现在人物的台词上,也就是生动幽默的北京话。北京话不同于普通话,特点是:多儿化音,语速快,生动幽默、灵动俏皮;北京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少说“你”,一张嘴就是“您”,不光对长辈这么称呼,就连对平辈甚至晚辈也会如此称呼。曾在北京看见过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一拌嘴抬杠,老太太就指着老头说:“我恨您!”还有一位北京老大爷哄自己的哭闹的小孙子,张嘴就说:“没必要,您这样儿真没必要。”
除了儿化音,北京话中还有不少俚语,比如在第三集中,严振声的手下对伙计说“三儿,一斤烧刀子,下酒小菜你掂配着办。”伙计回复“得嘞,稍绷。”这“稍绷”一词,这就是地道的北京话。“丰润豆,油赛肉;上了屉,香味传出二里地;邱坡黄,涩气强;牲口槽里权当粮”,再到“蜜蜂追耙采芬芳,错把酱缸作花乡”,还有“砸的是招牌,丢的是脸面”、“驴脸瓜搭的”,这些老北京俚语听起来既让人舒服又腔调十足,有趣的台词既接地气又能铺垫剧情,这也是我相当喜欢看的部分。北京话管“可能”叫“横是”,还有什么捯饬、拔份儿、逗咳嗽之类的。这些方言,从外地人嘴里说出来有点觉得故意调笑,但从戏里的演员嘴里说出来,透着人物各种各样的性格,为剧情增色不少,有时也耐人寻味。《芝麻胡同》的台词一看就是地道北京人写的,通过演员们生动的演绎,进一步体会到北京话的风采。
其实,从这个地道的“京味儿”剧中,我看到的是普天下共通的情感。老北京人之间的情谊靠的是胡同间的走街串巷,在我住过的筒子楼里也有家长里短。记得小时候,我住在大学校园家属区的筒子楼里,我们共用一个很长的走廊,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每当傍晚做饭的时候,厨房里就热闹开了,虽然每家做的菜式不同,闻到的却是相同的烟火气,你一言我一句地聊着家长里短,那时候的筒子楼,要比现在的楼房更有人情味,如果我父母下班晚了,还可以去隔壁邻居家写作业,和别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芝麻胡同又让我想到我的童年时光,那种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家人的感情、夫妻的感情、邻里的感情、伙伴的感情,都在这部剧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都说人生漫漫,日子多不过芝麻一碗;都说人生百态,家家绕不过柴米油盐”。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在社会变迁中坚守那一份传承和人情冷暖,展现了从民国至今百姓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犹如一壶陈香老酒,恰如一幅写实画卷,让我陶醉其中……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2013-2023
记忆时光机论坛
(bbs.as1999.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记忆时光机论坛欢迎您的到来,本站内容一律来自互联网和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站长处理,谢谢!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4016462号
GMT+8, 2024-11-24 03:57
, Processed in 0.09578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