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时光机论坛

标题: 美丽株洲,魅力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亡灵and序曲    时间: 2016-6-17 11:11
标题: 美丽株洲,魅力文化
转自:文章阅读网 作者:刘梦圆
  湘东大地,洣水之滨,铁路纵横,高楼林立孕育着这座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株洲。从建宁时期发达的农业生产,到命名槠洲时文人骚客的魂牵梦萦,到红色政权遍地扎根,到如今综合实力湖南第一二、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的发展态势。株洲,这座古老文明的和谐城市,有着怎样的传统面纱?

  20万年前的株洲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罗网密布的水系,肥沃的土壤,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物产造就当地发达的农业,而充足的粮食进一步拉动手工业、城市的发展,从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为株洲的子孙后代遗留下繁盛的文化遗产。目前,在株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项、省级6项、市级4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众多的“非遗”项目汇入了中华文明史长卷,彰显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和魅力。

  其中最炫彩夺目的一颗启明星是炎帝陵,《史记》记载: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炎帝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其足迹和遗址广布株洲各地。而古典庄肃的祭奠仪式一直流传至今,使得株洲地区更加保留遥古时代质朴、原汁原味的风俗仪式。传说尧帝生于攸县,葬于攸县,大禹娶攸县女;又有古屈原第五女病故于霞湾,“五娘庙”因此而建,宋初开国公主赵玉蝶葬于炎陵,公主坟由此而荣,近代秋瑾嫁入株洲。株洲这片土地吸引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长期活动于此,有的甚至长眠于斯,创造了丰富的墓葬遗产,如:晋代礼部尚书欧林启墓、宋司马平阳侯尹鹏飞墓、明代大学士刘三吾墓、张治墓等。婚嫁丧葬,俗称“红白喜事”,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表达婚姻对个体乃至家族繁衍的重要性。《荀子·礼论》说:“丧礼者,一生者饰死者也”,体现出“灵魂不死”的传统观念。株洲传统婚丧仪式恰好诠释了这一观念,却也保留这一块富饶大地的独特烙印。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株洲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丧仪式流程,涉及时辰、服饰、饮食、语言等方方面面。婚嫁主要由纳采、合八字、喊应、纳征、请期、洗厨、迎亲、闹洞房、回门构成,丧礼则是请水、洗澡、入殓、入殡、闹丧、出殡、扫墓、守孝。在株洲大部分农村地区任然严格地执行着,体现出株洲人民对传统仪式的尊重与信仰。富有特色的就是攸县茶陵地区婚丧中的“八大八小金盆”之说,就是迎亲那天讨好舅公老爷而准备的,当地流传一句方言“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如果男方家不讨好舅公老爷,人家可以发脾气不嫁自己的宝贝侄女!“八小”指得是四盘水果,四盘副食品干货;“八大”指的是八碗菜;所谓金盆是指各种菜一层一层地铺盖,从下到上一次为:肥肉、鸡、云耳、猪肚、板栗、面团、先蒸再煎的蛋和由猪心、猪肝、猪肺和胡萝卜做好的汤浇到菜上。这么丰盛的菜色,怎么会有娶女不成的例子呢?也体现了株洲老百姓浓浓的幽默和烧得一手好菜的本领。

  如今随着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农村用地紧张问题,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民选择采用现代婚丧仪式,虽然 更加环保节约,但也不得不感慨传统的老东西全部丢失了,似童年的根失了踪影。也有的地区则是将传统愈演愈烈,变本加厉逐渐失去了原来祝福怀念的初衷,低俗恶搞,奢侈攀比之风日益横行。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诞辰发表讲话称“抛弃传统等于割裂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保护好传统文化,重塑过去的礼俗和道德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是我们每一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欢迎光临 记忆时光机论坛 (https://bbs.as199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